《纽约时报》发文称,由于原材料的延迟、短缺和价格上涨,陷入困境的美国制造商正尝试从本土寻找新的供应来源,但也因此得作出两难抉择:要么牺牲利益自行承担额外的采购成本,要么将成本转嫁给后手,导致物价被进一步抬高。
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通过大量囤积原材料来应对这场危机。但哈佛商学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对此指出,这种行为反而会加剧美国的通胀,最终会让企业“自食其果”,“人们订购的东西比他们需要的要多,这加剧了短缺问题”。
史兆威还表示,让产品制造回流美国本土固然是当下的“流行词”,但预计美国制造业因此恢复恐怕还为时过早。过去企业将生产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时,转移费用可以靠生产成本减少的部分进行支付,如今企业试图反向操作时,却没有可节省的成本来支付转移成本,“(所以)我们就是没法在美国组装iPhone”。
哈佛教授 从中国回流本土成本太高,无法在美国组装iPhone
《纽约时报》发文称,由于原材料的延迟、短缺和价格上涨,陷入困境的美国制造商正尝试从本土寻找新的供应来源,但也因此得作出两难抉择:要么牺牲利益自行承担额外的采购成本,要么将成本转嫁给后手,导致物价被进一步抬高。 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通过大量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yunying/chanpin/2021/1201/3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