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 2021 年底,回顾今年的智能手机发展趋势,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呢?
如果是从手机硬件来讲,或许更多人会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关于‘自研芯片’在 2021 年的井喷式爆发:不仅有小米旗下的澎湃处理器时隔四年归来,发布搭载在 MIX FOLD 的澎湃 C1 ISP 芯片;vivo 首颗 ISP 芯片 vivo V1 也已经在 X70 系列上亮相;到了十月,还有 Google 首款搭载自研 SoC —— Tensor Chip 的 Pixel 6 系列正式发布。
从手机体验的角度,‘自研处理器’或许在今年没有掀起太高的话题度:除了 Google 发布的算是实打实的 SoC 之外,小米与 vivo 都只是在自家一款新机上应用了定位服务手机影像功能的 ISP 芯片;但这仍然很有可能,会是未来 5-10 年手机厂商在硬件研发上的一个重要趋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或许我们能从目前 Google 自研 SoC 的进度中,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自研芯片这件事
早在 Pixel 6 系列发布之前,从很多曝光来源我们就已经得知,Google 的这款 SoC 无论是从 CPU 还是在 SoC 整体架构上都选择了非常‘特立独行’的设计,虽然这倒是 Google 在硬件设计上的一贯风格,但外界其实一直对 Google 在具体的芯片设计上做出的取舍了解甚少。
在发布数周之后,Google 内部芯片研发部门 Google Silicon 副总裁兼总经理 Phil Carmack 接受了外媒 arsTECHNICA 的采访,披露了很多关于 Google 在自研 SoC 上做出取舍的缘由。
Google自创芯片启示录 不为跑分只为打磨体验
站在 2021 年底,回顾今年的智能手机发展趋势,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呢? 如果是从手机硬件来讲,或许更多人会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关于自研芯片在 2021 年的井喷式爆发:不仅有小米旗下的澎湃处理器时隔四年归来,发布搭载在 MIX FOLD 的澎湃 C1 ISP 芯片;vi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baike/2021/1106/2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