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网 产品 医疗影像AI的未来保卫战

医疗影像AI的未来保卫战

徐克:最近几年,5G、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科技在设备、器械以及行业中掀起了应用的新浪潮。以医学影像诊断行业为例,已经出现众多创新公司。这在第一次医学影像AI大会以及这次大会上均可以看到。 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资本和创业者也在这方面投入,产品

徐克:最近几年,5G、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科技在设备、器械以及行业中掀起了应用的新浪潮。以医学影像诊断行业为例,已经出现众多创新公司。这在第一次医学影像AI大会以及这次大会上均可以看到。

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资本和创业者也在这方面投入,产品的临床效用也变得越来越好。

从2017年起,国家就开始重点关注这种新模式。现在几家公司的AI产品已经陆续获得三类证,但总体角度来看数量还比较少,而且都是影像辅助诊断类产品。

但除了影像诊断,影像科还有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介入治疗。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从创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三十年,介入治疗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从2017年开始,国内外都出现可以替代介入医生完成手术的智能化介入手术机器人,给广大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科医生、临床其他学科医生都提供了新的方向。

以往介入手术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在扫描室的情况。手术机器人可以让介入手术的医生少接触核辐射,而且不用穿厚重的铅衣防护服就可以完成手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我觉得,这是未来医学影像AI的新场景之一。

杜贤:下面有请张志勇校长,作为复旦大学校长,您担当培养国家医疗人才的职责。在人工智能这样的新趋势下,对于复旦大学管理的华山、中山等医院的医学生培养、住院医师培训,您有哪些新想法和创新模式探索。

张志勇:我来自复旦大学,我的本职是医生,每天礼拜五还要出门诊。

作为一所综合型大学,复旦大学一直在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过去,复旦大学的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学院、数学学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

医学人才的培养,在今天大数据、5G等新基建的背景以及新冠疫情的形式下,对于创新模式有着迫切的需求。

从前年开始,复旦大学就开始调整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在原来上海医科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医院,专注于医学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总是以单点的形式出现在各个领域,一个综合性的智慧医院可以在医疗教学中融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知识,这一点非常符合复旦大学的教学方式。

复旦大学本科生采用2+X的模式教学,所有本科生两年时间内都集中上课、交叉学习,到了第三年才开始分专业、分学院学习。研究生培养则是把原来分科体系进行细化,按照综合学科标准培养,例如生命科学学院老师带的学生里面很多都不是医学方向,而材料方向的院士则可能带了很多医学类研究生。

杜贤:接下来请李总和乔总谈谈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结合后的市场前景。李总的安德医智团队已经获得三类证,在影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上取得重要突破。你们对于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创新模式、创新思想、创新方向有怎样的想法?

李晶珏:人工智能三类证,是对我们前一段工作的总结,更是产品未来商业化应用的新起点。除了获得认证的产品,我们在医疗影像AI上还有很多努力的方向。

关于未来医学影像AI前景,我认为主要在于四个方面:辅助,提升,赋能,以及培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yunying/chanpin/2021/0611/10457.html

作者: dawei

【声明】: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77-2882876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wei067@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