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网 动态 集微咨询 扇出型封装正在变成无处不在,I O密度更高

集微咨询 扇出型封装正在变成无处不在,I O密度更高

由于摩尔定律在 7nm 以下已经难以维持以前的速度,后端封装工艺对于满足对低延迟、更高带宽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扇出型封装因为能够提供具有更高 I / O 密度的更大芯片,大幅减少系统的尺寸,正成为应对异构集成挑战的不二

由于摩尔定律在 7nm 以下已经难以维持以前的速度,后端封装工艺对于满足对低延迟、更高带宽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扇出型封装因为能够提供具有更高 I / O 密度的更大芯片,大幅减少系统的尺寸,正成为应对异构集成挑战的不二之选。
 
扇出型封装的兴起
扇出(Fan-Out)的概念是相对于扇入(Fan-In)而言的,两者都遵循类似的工艺流程。当芯片被加工切割完毕之后,会放置在基于环氧树脂模制化合物的晶圆上,这被称为重构晶圆。然后, 在模制化合物上形成再分布层(RDL)。RDL 是金属铜连接走线,将封装各个部分进行电气连接。最后,重构晶圆上的单个封装就会被切割。
 
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来自于 RDL 布线。在扇入型封装中,RDL 向内布线,而在扇出型封装中,RDL 既可向内又可向外布线。其结果就是,扇入型封装最大只能容许约 200 个 I / O,而扇出型封装可以实现更多的 I / O。
 
 
最早的扇出型封装是英飞凌在 2004 年提出的,被称为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ing, FOWLP),在 2009 年开始进行商业化量产。但是,FOWLP 只被应用在手机基带芯片上,很快就达到了市场饱和。直到 2016 年,台积电在 FOWLP 基础上开发了集成扇出型(Integrated Fan-Out, InFO)封装,用于苹果 iPhone 7 系列手机的 A10 应用处理器。两者的强强联手终于将扇出型封装带向了新高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xinwen/dongtai/2021/1210/35638.html

作者: dawei

【声明】: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77-2882876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wei067@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