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2014年7月13日,由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CIO班教务办公室和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北达软协办,CIO时代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大数据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业界的相关专家学者、CIO、媒体朋友等150多人参与了此次的大数据盛会。
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小雷先生也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移动互联破内部管理,大数据立全新协作》的主题演讲,王小雷先生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于大数据的一些观点看法以及大数据与工作效能、工业4.0之间的关系。在他的演讲中,王小雷还谈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冲击,才是最为可怕的,因为它会使得传统企业的根基逐步消融。在新一代互联网开发平台中,流程引擎承担了流转信息、驱动协作的关键作用。在演讲的最后,王小雷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蓝凌以移动KK为核心构建企业全新协同模式的远大愿景。以下为演讲实录:
\
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小雷
大家好,蓝凌估计有些朋友应该听过,我们做知识管理,协同办公,今年在企业互联网IT平台方面做一些工作。今天因为时间关系,简单跟大家从我们自己的工作角度,我过去服务市场面对大多数CIO,还有一些其它的一些业务,主要在企业级信息化角度,今年更多投入整个商业运营管理,新互联网下的模式这方面做探讨。今天题目:移动互联破内部管理,大数据立全新协作。
我自己给大家讲观点,在座CIO这个职位,企业内部看,我们工作用最简单两个字讲:办事,这两个字在中文里意思非常多,包括大数据很难分析出来办事到底办什么事,非常难做,实际几个不同层面再分解,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不一定对。一个是我们自己的人际网络大数据轨迹,体现我们人际关联。稍微大企业遇到问题,我们做信息汇报的时候要不太短,出现信息不完全对称,还一个太长慢,没有匹配出来好的关系。我见过最长的流程将近100个人参与其中节点,不可思议。我想或许有一些技术改变人际关联,正如现在京东、淘宝也好,改变了我们购物体验,发生了变化,店家和我可以直接对话。
再一个我们行为轨迹大数据来推进知识支撑,我有一个行为进程一个过程,我做的每一步需要输入信息,还有输出信息,这些其实对于我们来讲都需要极强的智力支撑。我们需要大量碎片化知识能够支持我们去做这样的判断,因为我见过很多企业,地产见得最多。好多地产老板玩金融高手,对于盖房子,尤其建筑方面一窍不通。我亲自见过一个福建老板,给我一个文件,这个合同4千万门窗采购合同签不签,我肯定签,签不知道为什么签,这个时候在行为轨迹里没有合理的对知识输入输出让这个变得合理。
再一个事后效能统计,其实我们沟通工作当中,大量工作是无用功,99%以上我们沟通信息,最后说原来如此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现象我理解,我们在工作当中,工作行为当中办事的观点。
移动互联对企业内部管理冲击最致命,我今天跑很多不同场合,包括北大来两三次,包括我们自己用户一对一交流,给我感受离我们最近恐怕只有一个,移动互联对我们管理有冲击,致命的,而且每个人参与其中,这是一个观点。再一个来讲我们的管理指令和我们的工作的要求,有可能更加量化精细化。什么意思?大家感觉企业里很多困惑,尤其搞不定人,尤其民营企业很多这样的问题,这是困惑。这里应该或许是我们在合作工作中要求的时候量化和信息化差比较远,说不清楚。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我们在做任何所谓的大数据也好,移动互联或者更快捷的某种应用来讲,往往最需要支撑,最简单一定是底层最复杂的,没有人逃避这个规律。
[page] 再一个希望和大家分享,在我们工作协作中事前、中、后需要大数据来做全信息支撑。信息对于不同人不同判断。大家看这个图,我发现梅西进球率仅次于C罗,这是团队协作的数据很有意思,这个报告网上有,我看了三遍。我估计在座很多人和我一样爱好,对于德国制造最推崇,而且喜欢德国,我从开始认为德国可以得冠军,从情感上觉得德国会赢,工业4.0在德国主要讲的是个性化数据化在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模式。跟我们工信部讲深度两化融合差不多,深度两化融合3.1的概念,我参与过,我们公司也是融合的单位。再一个工业4.0非常强调智能化生产过程,类似这样的应用。这是一个观点。
从我们自己看移动互联对我们管理应用来说这里有很成熟描述,我只摘一个模式。一篇好文章,讲移动互联网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冲击最致命的。第一是对传统企业决策模式冲击,每个人苦恼这个问题,我们夹在某领导弄的群里,不经意时间有消息给你,我们需要应对。再一种变化,对于我们企业人员管理模式冲击,原来讲汇报链,现在有变化。我们管理模式发生变化。90后出生,参与工作后接触移动互联网,而我们这些人不是那个逻辑,非学也学不像。这是一个规律变化。再一个对传统企业组织模式冲击,很多人讲重构商业模式。包括李院士讲的,德国工业4.0讲创新来自小微组织的单体,我们原来大集团的模式会发生变化。
第二个观点讲一个案例,很希望和大家推崇的案例,估计这有山东老师知道这个,红领定制,做了20多年左右,做西装定制,或者是工装,做一个转型,大规模手工服装定制,我自己非常有幸去参观,我参观完,定了衣服,体验等待的过程。他为什么打动我?一个做了管理指令清晰标准,4万衣服打版库已经有标准库,原来我们做用直板裁的,再一个为每个人量身数据库,量完两个东西系统生成,变成这套衣服电子化图纸,自动传到生产线,切完发到工位做,每个工位是一个小屏幕,告诉你这件衣服怎么做,数据多少。这里两个东西,一个4万衣服准指令,这个设计老板做的,和IT一点关系没有,就是一个裁缝,做的9年时间。这是我见过最真实的互联网精神做大数据,几千个车间没有车间主任,没有班组长,做完就行。中午12点车间关灯,不加班。利润相当好。再一个员工工作量化和清晰化,就干自己的事情,这么大点小屏幕,告诉你怎么做,都不用培训,很快的,而且换人都没有关系。最牛的是,董事长在流水线工位,他自己每星期去试去找感觉。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平台数据库底层,红领最牛是什么?数据采集回来7天可以送到手里,而且绝对是手工的,这是互联网精神最重要的。在底层有非常丰富的流程引擎,有知识引擎,一个打板和客户一体的,还一个每个工位应该怎么干这件事情,不用学,现场可以操作。甚至我们做一些讨论,每个工位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延展进一步学习。这是最简单操作方式。
蓝凌本身做的业务,所有的新一代的流程引擎方面,不仅仅支撑企业内部协作,希望参与业务协作,再一个是知识引擎。第三数据引擎,管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现在讲碎片化这些东西,包括大数据概念包含碎片化信息,其实来讲可以囊括起来是半结构化。最好的体验或许是亚马逊。
回到刚才题目讲的办事过程当中,基于数据对我们支撑关联,一个人际关联,事前中后效果分析,或许这个结构持续很久时间,基于它来讲构建所有工作场景,每天起来每个人怎么样,这是我们基本场景。其实我们迎合一下移动互联网,离我们更近的应用,我们自己战争KK,这种应用不多讲。过去讲OA工作,我更形象是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自己时间,现在一定要变,工作和学习碎片化。这种碎片化带来是我们工作方式变化。
我希望全时连接一切。我们看一些行为轨迹,这是我截的亚马逊的场景,我基本买一些东西在亚马逊,我觉得体验很好。另外我们自己内部系统,我是谁,我进来在桌面上有飘浮,这是我们自己的,我希望在行为轨迹里对数据进行支持,当然后台计算比较复杂。在节点中我们可以提供类似知识卡片支撑,这些东西在专业石油勘探行业早就行成熟,实际做到在某部分有足够信息量。现在更便捷了,之前靠传真这样的方式,这些适应了。再看一个案例,招商证券的,办重要事情业务,一定足够辅助性信息给你,不是感性指标加上当时心情去做判断,我们做流程时候大家注意老板脸色不好不汇报。所以做了很多理性支撑东西。
刚才我讲知识,事中前后有输入和输出关系也是如此,在流程里还一个是业务规则,这个大家知道,我比较推崇的东西。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授权50万,为什么是张三不是你,是靠业务规则。IT让我们做到很便捷,也是对我们企业来讲是数据资产的东西,很有意思。原来讲开源节流,现在不用了,现在50万调整就完了,很简单。
再一个是时间效能分析,一个关键流程三人,为什么三人,人员效率,人力共享很明显看出来,裁人,扩招都根据它来,不需要这么多人。这是数据分析截屏。我讲的事中后的关系,和我们整个KK产品包里。这些刚才讲的东西在我们移动端在PC端都很成熟,我比较有幸,有很多在国内领先客户一起和我们做试验,像恒达等等,几百家规模很大。甚至更贴近我们日常工作,这种很好操作。做到多终端PC、PAD,手机一体化,做到这样方式。我们现在讲移动也好什么也好,还是得有客户。产品核心两块支撑,做到尽善尽美最重要部分,我们所有企业最缺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