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网 大数据 对话南科大沈平:在人工智能开源中,高校能充当什么角色?

对话南科大沈平:在人工智能开源中,高校能充当什么角色?

2020年被称为深度学习框架开源的元年。 那一年,继百度飞桨之后,旷视开源天元(MegEngine),华为推出MindSpore,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图形学实验室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 与其他深度学习框架相比,清华的计图基于统一计算图,无

2020年被称为深度学习框架开源的元年。

那一年,继百度飞桨之后,旷视开源天元(MegEngine),华为推出MindSpore,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图形学实验室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

与其他深度学习框架相比,清华的计图基于统一计算图,无需手动切换就能将计算图动态地拆分成可以优化的子静态图,在保持动态图灵活性的同时,发挥出静态图的运算性能。出色的特性使得计图在Github上一发布,就受到了广大深度学习开发者的好评。

然而,在目前国内的开源工作中,计图所代表的高校开源是一个少数。与企业相比,国内高校老师与学生对开源的认知仍比较薄弱,参与度也较低。

但事实上,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高校能够在开源中扮演关键角色,宣传积极的开源精神(如灵活性、创新性、合作性、低成本等),培养优秀的开源人才。

相较而言,国外高校参与开源文化建设的历史更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Google在2005年发起的全球性编程实习生项目——“谷歌编程之夏”(Google Summer of Code),自设立以来,吸引了超过16,000名学生与13,000名导师参与开源,为715个开源组织生成了超过3800万行代码。

随着开源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越发突显,国内一些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开源能力的影响。

比如,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与openEuler Community共同举办面向高校学生的暑期开源项目开发活动——开源之夏;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开设面向研究生的选修课《开源软件开发基础及实践课程讨论》,推动高校教材、教学与实验器材等方面的开源。

举办比赛与教师教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广形式。当开源逐渐成为国内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南方科技大学还希望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通过“伙伴对伙伴”(P2P)的形式吸引对开源感兴趣的学生。

于是,4月9日,南方科技大学在深圳“开源科技节”中宣布正式成立中国首个高等院校开源俱乐部——南方科技大学开源俱乐部(OSS  CLUB)。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shuju/2021/0531/7976.html

作者: dawei

【声明】: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77-2882876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wei067@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