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2实验室”、“Open Lab”、“MIC(Mobile Innovation Center)等创新中心和实验室代表了华为在技术创新的能力的话,那么X Labs则代表了华为未来在应用创新层面的实力。
“华为在2016年底成立了X Labs,单纯从字意上理解:‘X’代表对未知的探索,labs代表着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最终用户成立联合实验室。”华为无线营销运作部长徐岩如是说道。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曾指出,“X Labs并不只是华为的X Labs,华为希望打造平台为行业服务。目前主要是面向是5G为主的应用创新,但不仅仅是5G,还有其他的无线,未来也包括有线,云、大数据等,它不仅仅是华为的Labs,更是行业Labs。”
对此,徐岩则表示,以前华为的创新是贴近运营商客户,构建面向网络能力提升的解决方案创新,因此有了如SingleRAN,CloudAIR等领先的解决方案。而现在,通过X Labs寻找和孵化各种未来的应用场景,来带动产业,也牵引自身解决方案创新,实现做大整个产业空间的目标。由运营商向诸多垂直行业的创新扩展既是5G网络的要求,也是华为达到提前构建产业生态的必经路经。
“华为身处业内最前端,我们有责任去研究清楚未来的交互场景,把华为在通信方面的能力开放出去、联合创新,构建产业生态。但是究竟能在哪些行业和工业场景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一定要在实际的商用环境中去试,也就是通过X Labs来与各界探讨的。”徐岩向环球网科技记者解释道。
据了解,X Labs成立于2016年11月,但近一年来,实验室已经吸引了271家合作伙伴参与,孵化了47个全球联合创新项目。
“2017年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AR/VR、无人机联网、自动驾驶、无线机器人四大最热门的前沿技术领域。未来,华为将重点保障资源投入到5大应用研究:车联网、无线机器人、无线医联、联网无人机、云化VR/AR。”徐岩告诉环球网科技记者。
从具体案例来看,在车联网方面,今年5月和9月华为分别在慕尼黑和上海进行了远控驾驶外场验证。
“远程驾驶是车联网的典型应用,让公众更好地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性能提升和驾驶体验变化。在展厅的驾驶舱内,我们能够通过操控一套驾驶硬件,包括与汽车同样的座椅、方向盘等,在驾驶员下达驾驶指令后通过5G的超低时延,在10毫秒内传达到远程的车辆上,这意味着车速为90km/小时情况下因时延的刹车误差仅为24cm。”徐岩解释道。
此外,在云化机器人领域,华为也开始和多家企业进行项目拓展,与软银签署了联网机器人领域相关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后,也将与爱丁堡大学签订基于5G的云端智能机器人研究MoU。而与达闼科技、5G联创的导盲头盔项目也已完成实验室验证,准备迁入外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Wireless X Labs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正式发布“数字天空计划”,通过低空网络覆盖,为无人机应用创新注入活力,使能低空数字化产业经济。
在谈到云化VR/AR方面,徐岩认为当前存在的两种VR形式正在走向两个极端。
“手机VR可获取性高,舒适性和便携性高,但缺点是体验质量差,低端头显、低端处理,一般用于显示低分辨率视频。而PC端的VR,显示效果佳,常用于专业的展示和建模,有比较好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缺点是舒适性较差,不便于携带,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徐岩说,X Labs和合作伙伴们正在定义新的形势——即Cloud 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