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业的表现近来乏善可陈。如今,更大的困难出现了: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平台机构正在蚕食银行利润中最丰厚的那部分。
全球银行业正在复苏,在金融危机过后,资本存量已得到补充,很多银行已采取了削减成本的措施,但利润多少仍未可知。
这已经是连续第七年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仍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区间里——8%到10%,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这一行业的最低年度收益率。2016年,业内净资产收益率为8.6%,比2015年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
此外,银行股目前的市盈率较低,这表明投资者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感到担忧。
在另一些地方,其他机构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更清楚自己的战略方向,也有更好的执行力,无论是在做核心业务还是在改良现有业务时。
简而言之,这个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过程不温不火,看起来更像是银行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经济。
事实上,正如麦肯锡在2015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到的那样,这个行业陷入了一种平淡乏味的绩效窠臼。在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后,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这种毫无吸引力的低收益率可能将长期持续了。
blob.png
为什么现状如此难以改变呢?
这其中存在着几个原因,先让我们从营收增长的放缓开始(见图1)。尽管趋势线总体上升,但事实是营收增长已经显著放缓:2015年至2016年期间的增长率为3%,是前5年的一半。
图1:截止2016年,全球银行业增长放缓
新进入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对银行的业绩产生了影响,威胁到了银行的客户关系,正在蚕食零售部门的利润。新出现的证据已表明这些趋势发展的速度比我们预想得要快。
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的利润率都有普遍的下降(见图2)。例如,中国的银行业的利润率在过去两年中下降了35个基点,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了6.7个百分点。在北美,利润率下降了46个基点,使得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了4.1个百分点。
银行在某些产品上的市场份额也正在逐渐减少,特别是在新兴市场。
图2:随成本降低,大部分地区的银行业利润率也在下降
而且新兴的对手已经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如阿里巴巴、亚马逊和腾讯这类提供平台的公司正在跑马圈地,吸引那些有利可图的传统银行的客户。
麦肯锡的最新报告中指出了另外一些重要的发现:
从全球来看,银行估值的差异仍是显著的,但导致差异的原因已经不同了。在2010年,74%的估值差异是由于地理因素:在热门市场中运营的银行估值更高。
现在,地理位置不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了。在2017年,银行地理因素的影响仅占差异化程度的39%(见图3),而其他超过60%的影响,来源于商业模式及其执行力、商业战略、具体落实程度以及银行涉及到的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