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将2016年定义为物联网生态元年,那么就需要仔细分析究竟物联网生态都包含哪些内涵,这需要从3个维度来思考,分别是产业链生态、解决方案生态和开发者生态。产业链生态聚焦于解决困扰物联网的技术痛点,解决方案生态聚焦于解决物联网的实际落地问题,而开发者生态则聚焦于解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问题。
物联网生态元年
2016年9月,软银宣布已完成320亿美元收购ARM的交易。这是今年全球科技市场最大的并购交易之一,也是物联网乃至整个ICT领域一件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其明确地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正式进入物联网时代了。
据BergInsight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物联网的平均渗透率只有3%左右。其中,北欧的渗透率较高,达到20%左右,其他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的渗透率低于10%,而中国作为经济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联网的渗透率不足5%。在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中,物联网渗透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智慧家庭领域,但由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局限,其发展现在已经明显放缓。从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路灯以及智能电梯等成为了物联网渗透的重点。物联网的现状决定了公共服务领域将成为物联网开启产业化大门的钥匙。
如果要将物联网过去20年及其未来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到2013年,在此时期内物联网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涉及的设备也仅仅限于无线射频领域的“物”;第二个时期为2014~2016年,这一时期以谷歌收购Nest为标志,物联网从无线射频设备进化到了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设备;第三个时期从2016年开始至今,在这一时期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设备已经成熟落地并且切实进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同时,物联网平台技术的成熟度正在快速爬升,为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NB-IoT协议的冻结标志着物联网在广域联接协议层次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果从云-管-端这个逻辑体系来分析的话,物联网的云-管-端闭环完成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甚至可以断定2016年是物联网生态元年。
什么是物联网生态?
既然将2016年定义为物联网生态元年,那么就需要仔细分析究竟物联网生态都包含哪些内涵,这需要从3个维度来思考,分别是产业链生态、解决方案生态和开发者生态。产业链生态聚焦于解决困扰物联网的技术痛点,解决方案生态聚焦于解决物联网的实际落地问题,而开发者生态则聚焦于解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问题。
产业链生态与物联网的痛点
一直以来,困扰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有两大技术上的痛点——长距离信息传输和长时间终端待机。造成第一个痛点的主要原因是物联网领域缺失对云-管-端生态闭环中“管”的聚焦,“管”的缺失导致长距离的标准传输协议一直没有落地,只能使用2G、3G或4G等传统电信网络来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使用传统电信网络作为替代品也间接引发了第二大痛点,因为传统电信网络的设计原理并没有考虑低功耗,没有了低功耗的配合,长时间待机必然是空中楼阁。正是因为存在这两大痛点,2016年NB-IoT协议的冻结才显得意义重大,它的落地使得物联网在长距离传输和长时间待机这两大技术痛点上都找到了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