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节点成本、网络成本、电池寿命、数据传输速率(吞吐率)、延迟、移动性、网络覆盖范围以及部署类型等。
可以说没有一种技术可以满足IoT所有的需求。而NB-IoT和LoRa两种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和商业特性,所以在应用场景方面会有不同。
以下将针对二者区别展开阐述,并且对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二者区别】
频段、成本和服务质量
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权频段,在应用时不需要额外付费,NB-IoT和蜂窝通信使用1GHz以下的频段是授权的,是需要收费的。
LoRa模块在处理干扰、网络重迭、可伸缩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性,而NB-IoT出于对服务质量的考虑,不能提供类似LoRa一样的电池寿命。
如果需要确保应用场景,推荐使用NB-IoT,而对于低成本和大量连接,LoRa是不错的选择。
LoRa与NB-IoT大PK 万物互联时代谁能一统“江湖”?
电池寿命
关于电池寿命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节点的电流消耗以及协议内容。LoRa是一种异步的基于ALOHA的协议,也就是说节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需求进行或长或短的睡眠,NB-IoT为同步协议的节点必须定期地联网,这样就额外消耗了电池的电量。
所以对于需要频繁通信、较短的延迟或者较大数据量的应用来说NB-IoT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较低成本、较高电池寿命和通信并不频繁的场景来说LoRa更好。
网络覆盖和部署时间表
NB-IoT标准在2016年公布,除网络部署之外,相应的商业化和产业链的建立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努力去探索。
LoRa的整个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产品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同时,全球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了全国性的网络部署。
设备成本
对终端节点来说,LoRa协议比NB-IoT更简单,更容易开发并且对于微处理器的适用和兼容性更好。同时低成本、技术相对成熟的LoRa模块已经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了。
【应用场景】
智慧农业
对农业来说,低功耗低成本的传感器是迫切需要的。温湿度、二氧化碳、盐碱度等传感器的应用对于农业提高产量、减少能源的消耗等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传感器需要定期地上传数据。
LoRa十分适用于这样的场景,而且很多偏远的农场或者耕地并没有覆盖蜂窝网络,更不用说4G/LTE了,所以NB-IoT并不如LoRa一样适合于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