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文章称,“双十一”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实际上,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11月4日中新网)
中消协以及地方消协对“双十一”发布消费提示,几乎是每年这个促销季的固定动作,但作出“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的表述,却较为新鲜。
其实,中消协这个带有“泼冷水”意味的表述,早就是不少消费者的真实感受。这些年,每到“双十一”,商家纷纷推出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一些促销规则设计复杂,需要消费者“精打细算”才能理得清,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红包一毛五”,一些消费者一番操作下来,甚至觉得“双十一”反而更贵。
双十一也许全年最贵是双重警示
11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文章称,双十一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实际上,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xinwen/dongtai/2021/1105/20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