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快速眼动睡眠(REM),这一阶段眼睛会快速转动,脑电波也更像是清醒时的状态,频率会变快、振幅会变低。
更重要的是,数据表明,每个人平均每晚要做 5 个梦,均发生于这一阶段,一直以来 REM 和梦境之间的关系,也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重点领域。
此前,科学家们就从 REM 阶段入手,解决了常人的诸多困惑,如:
醒来后经常忘记做了什么梦,是因为在 REM 阶段,一种叫做「黑色素聚集激素」的物质被激活,会对记忆产生抑制。
清醒地知道自己正在做梦,甚至还能控制“剧情”发展,这常出现在做梦者清醒后再入睡的情况下,短暂清醒能让人重新进入 REM 时增加大脑中相关关键区域的皮质激活;其实要「控梦」还有一种方法,即在清醒后问自己是否做梦了,当这个习惯形成后,做梦者就能更容易地意识到自己在梦里。
雷锋网编辑一下子想起在电影《盗梦空间》中,一个人是否在梦中,要通过旋转陀螺来判断:清醒时,陀螺总会停下来;要是在梦境里,陀螺将永远旋转。
实际上科学总是那么迷人,《盗梦空间》的情节正在实验室中一点点实现——最新的一项梦境研究中,科学家们甚至首次实现了做梦者和他人实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