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业,有个有意思的铃木现象,即铃木叩开新兴市场大门之后,在随即来的消费升级中却会被排挤在主流市场之外。
主要是因为铃木以小型车为核心,讲究性价比和耐用性,但毕竟没高端产品,产品力方面没有向上的张力。一旦市场打开,铃木就完成了使命,成了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只能退居线外了。目前,小米好像遭遇了类似铃木遇到的问题。
小米在通过低价完成智能机普及之后,也快成了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尤其是在2016年来了一次36%的下滑,吓得大家一跳。这一年三星恰好因为Note 7事件销量大跌50%,让出超过2000万的市场空间,小米非但没捕捉到,还被带入坑中。
反而是持续高端努力的华为通过P9/Mate 9引领高奏凯歌,OV也线下发力,把2015年的状元——小米拉到第四。小米的性价比并没有帮上忙,反而暴露了其电工的单纯和渠道以及供应链的孱弱。
期间,小米依旧沿袭“饥饿营销”路线,忽视手机市场已经群雄并起,罔顾竞争从产品端延伸到供应链端,很快就招架不住。经此大跌后,雷军不得不重掌供应链,引导小米逆转。
小米此前引以为傲的策略反成掣肘。它的抢先发布,吸引米粉再供货的策略,在智能机尚未普及时候尚且有效,但在随着“饥饿营销”长大的用户面前,又被取笑。
小米的性价比之路为啥走不通了?
在汽车业,有个有意思的铃木现象,即铃木叩开新兴市场大门之后,在随即来的消费升级中却会被排挤在主流市场之外。 主要是因为铃木以小型车为核心,讲究性价比和耐用性,但毕竟没高端产品,产品力方面没有向上的张力。一旦市场打开,铃木就完成了使命,成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xinwen/chuanmei/2021/1105/2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