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高并发环境下,先操作数据库还是先操作缓存?
1)线程A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set cache 2)线程B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setcache 3)线程B写入数据库到DB 4)线程A写入数据库到DB 执行完后,缓存保存的是B操作后的数据,数据库是A操作后的数据,缓存和数据库数据不一致。 缓存维护方案三 一写(线程A
Java 分析 — CPU Cache 与缓存行
如上述代码所示,定义了一个二维数组 long[][] arr 并且使用了横向遍历和纵向遍历两种顺序对这个二位数组进行遍历,遍历总次数相同,只不过循环的方向不同,代码中记录了这两种遍历方式的耗时,不妨先卖个关子,他们的耗时会有区别吗? 这问题问的和中小学
适用于Linux的10个优秀开源缓存神器
什么是缓存或内容缓存? 缓存(或内容缓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用于将数据副本存储在临时存储位置(也称为缓存)中,因此与从原始存储中检索数据相比,可以轻松,快速地访问数据。根据缓存的类型和目的,存储在缓存中的数据可以包括文件或文件片段(例如HTML
分析Python技术:如何在Python应用程序中实现缓存
为什么我们需要实现缓存? 要理解缓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缓存,请考虑下面的场景。 我们正在用Python构建一个应用程序,它将向最终用户显示产品列表。这个应用程序每天会被超过100个用户多次访问。应用程序将托管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上,并且可以在internet
CPU缓存和内存屏障不得不说的联系
在CPU缓存出现不久,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高速缓存和主内存之间的速度被拉大,直到加入了另一级缓存,新加入的这级缓存比第一缓存更大,并且更慢,而且经济上不合适,所以有了二级缓存,甚至是三级缓存。每一级缓存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都是下一级缓存的一部
搞定系统性能问题的银弹—缓存技术
基于上述原因,在新一代的CPU设计当中增加了缓存模块,其目的就是降低访问内存数据的时延。使用Cache提升性能的原理在于数据访问的局部性特点,分别是区域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 Spatial Locality:对于刚被访问的数据,其相邻的数据在将来被访问的概率高。
5个方案帮助你:高并发环境下,先操作数据库还是先操作缓存?
1)线程A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set cache 2)线程A第二步写入新数据到DB 3)线程B发起一个写操作,set cache, 4)线程B第二步写入新数据到DB 这样看,也没啥问题。,但是有时候可能事与愿违,我们再看第二个流程图,如下 1)线程A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
新的浏览器缓存策略焕然一新:舍弃性能、确保安全
缓存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这种机制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了。但是,网站响应 HTTP 请求所花费的时间可以表明浏览器过去曾经访问过相同的资源,这使浏览器容易受到安全和隐私的攻击,比如: 检测用户是否访问过特定站点:攻击者可以通过检查缓存
利用CPU缓存达成高性能程序
所以,做一次加法的指令是由多个时钟周期组成的(如取指令和数字、放入寄存器、执行ALU、将结果写回主存),做ALU执行指令仅需要1个时钟周期,而取指令或者取数据、回写结果数据就需要与主存打交道了。CPU访问内存(主存)的速度非常慢,访问一次常常需要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