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期间,很多人发现淘宝多了个“逛逛”,里面硕大的“双11种草”字样,主要是一些商品分享。再看京东,底部最显眼的也是一个“逛”字,同样是好物分享。另外据悉,抖音也正在内测相似的种草产品。
电商平台争相试水内容种草,然而内容种草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近段时间,不少网友吐槽,自己被过度使用滤镜美化的景点所欺骗,千里迢迢过去,实景却大相径庭。而后,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由滤镜引发的种草讨论也成为了焦点。
有人说,种草与商业天然存在某种对立关系,笔者认为,判定对不对立之前,需要首先认清种草的底层逻辑:
基于信任前提下的利他属性。
第一要素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石是真实;第二要素是利他,分享对别人有用之物。这里面排斥商业吗?不见得!不然为什么能看到不少网友乐见自己喜爱的KOL“恰饭”。
但不可否认,当分享评价与商业利益挂钩时,客观中立的真实就成了一个值得商榷的课题。
种草与商业结合不难,难的是如何把握种草、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维护种草链条上的信任,除了规范博主外,对平台来讲,也正成为一种考验。
网红景点背后的单一“标签化”
天空之镜、悬崖秋千、粉红沙滩……这些得益于达人种草而一夜爆火的网红景点,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奔现翻车,落了个“一地鸡毛”。
大众也将不满情绪对准了使用滤镜的博主们,各种相关话题讨论愈演愈烈。但仅把责任归咎于晒美照的KOL,多少有失偏颇了。
事实上,网红博主之所以能够带动一些“名不副实”的景点,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修图技术与自身号召力,平台社区也负有一定责任。
罗伯特.希勒在《叙事经济学》中说道,内容生态由叙事力与传播力共同影响,如果说叙事力考验的是传播主体、话题广度与深度等内容维度;传播力则是依托于平台,需要不断将内容重复,反复强化。
去滤镜时代,如何维护种草 用户和商业化的平衡?
双十一期间,很多人发现淘宝多了个逛逛,里面硕大的双11种草字样,主要是一些商品分享。再看京东,底部最显眼的也是一个逛字,同样是好物分享。另外据悉,抖音也正在内测相似的种草产品。 电商平台争相试水内容种草,然而内容种草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近段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zz.com.cn/html/xinwen/dongtai/2021/1126/29848.html